1. 首頁>
  2. 旅行

島嶼札記—測繪心中的菁桐坑

By 欣建築2019/03/20
article cover

計畫範圍圖。火車軌倚著小山丘延伸出去,路旁沒有圍籬,也無遮蔽,鐵道的一側是民居,群落面前是柏油小路,火車、民居和道路各有所屬又不分彼此的場域,這裡就是平溪小火車分線的終點站,菁桐坑。菁桐是平溪地區最典型的礦業聚落,因台陽礦業公司(台陽公司在早期如同國營事業的中油公司,是日據時期與光復後國營臺灣重要能源公司)所屬的石底煤礦與菁桐煤礦的大小坑口陸續開發,以及平溪鐵路完成使聚落脫離農業型態轉型為礦業聚落。自民國六十八年(1979年)菁桐坑的石底煤礦停止開採後,這礦坑和洗煤場就這麼閒著,一擱下來就是二十幾個年頭,連同一整個村子也空蕩了下來,由全盛時期上千的人口到目前百多個村民,煤產時期平溪線礦區的龍頭

計畫範圍圖。

火車軌倚著小山丘延伸出去,路旁沒有圍籬,也無遮蔽,鐵道的一側是民居,群落面前是柏油小路,火車、民居和道路各有所屬又不分彼此的場域,這裡就是平溪小火車分線的終點站,菁桐坑。菁桐是平溪地區最典型的礦業聚落,因台陽礦業公司(台陽公司在早期如同國營事業的中油公司,是日據時期與光復後國營臺灣重要能源公司)所屬的石底煤礦與菁桐煤礦的大小坑口陸續開發,以及平溪鐵路完成使聚落脫離農業型態轉型為礦業聚落。

自民國六十八年(1979年)菁桐坑的石底煤礦停止開採後,這礦坑和洗煤場就這麼閒著,一擱下來就是二十幾個年頭,連同一整個村子也空蕩了下來,由全盛時期上千的人口到目前百多個村民,煤產時期平溪線礦區的龍頭老大,就這樣被置存到記憶的角落裡,黑壓壓地沒了個模樣,餘留的是鉛華洗盡的滄涼和平淡。以往出風頭的地方報導,多是平溪天燈和十分的飛瀑流泉等等,但由於最近在幾個媒體與雜誌介紹下,懷舊風的盛起以及地方人士的鼓吹,文建會及地方政府對平溪線的觀光前途也逐漸熱衷起來,媒體宣傳加上文化建設,規劃公園、籌建博物館,地方也自組戀舊會,集合村民一齊挖掘鄉土的記憶。從一個礦業聚落短短幾年間,變成假日迎接懷舊觀光人潮的集散地,菁桐坑的變化就在離台北一個小時車程之外發生了。

民國九十年(2001年)八月,我前往菁桐坑為了參與社區營造的重點工作-測繪「台陽俱樂部(渠蓮精舍) 與小木屋群六棟」,展開了為期五個禮拜的工作天。工作和住宿都在俱樂部裡面,那是平常人無法有的駐留機會。俱樂部在走出車站過了老街右前方的下一個高度,倚著小溪谷突出平台的一側,外頭矗立一圈一個人高的圍牆裡頭,就是我們忙進忙出的工作地點。坐在日式的屋簷廊道下拎著圖板拉著平行尺,甚至晚間直接在現場架設電腦繪圖,好像是來跟建築物學習一般的心情。隔著玻璃拉門就是外面的小花園,還可以見到屋外的風吹葉落,站在這裡,才感覺到日式建築強調「透」的身心情境。

俱樂部以休閒室為中心往兩邊伸出,形成M字型的平面。左側是宿舍區(十間,各六帖))與浴室、廁所、廚房;右側外廊道裡二十二帖會議室與十四帖大的客房,會議室就是我們的工作空間,大約是這間建築物的六分之一大小,你可以算算這棟建築到底有多大。柱子、樑、窗台、窗子、壁龕等等,整棟建築物舉目所見都是檜木製造。這裡除了牆上幾張字帖,和我們帶去的兩部桌上型、筆記型電腦比較不值錢外,許多豪華的木天花板、壁龕的兩根價值不菲木頭(黑檀木、杉木及櫻花木)、無節的橫木及細緻的鏤空隔屏都是檜木。

台陽俱樂部平面圖。(資料來源:陳勤忠建築師)

而木屋區六棟是雙拼為四群組,當中以「皇宮」和小屋工作室與旁邊的木屋最有特色,聽說 臺灣2001年偶像劇”貧窮貴公子”在此地拍攝。小屋工作室目前為社區青少年的活動地點,「皇宮」目前開放為茶藝館。小屋是模組化的方式,小空間的連接劃分及設計手法都相當值得一探。

此地的社區營造如同臺灣各地,汲汲營營想創出的一片新天地。從專業工作者進駐、居民開始懵懂的想像著,未來是甚麼樣子其實連專業者也說不準。社區商機似乎可以復甦起來,這兒的改變在政策下,卻總讓人覺有點扭曲地拓展。一切在許多人的討論後,感到稍微有了雛形,有了一點共識,又不那麼明顯,卻令人著急。而我們可曾想過,所有環境均是點滴累積、點滴改變,刻意製造的「自然和諧」的印象,特別來凝聚共識是比較流於手段性質的。共識真的有所必要嗎?或是多尊重與了解彼此差異?許多顯然都是有爭議的。表面上看來,社區發聲的管道大開,爭取公部門資源及民代、媒體的關注儼然成為社區營造的手段兼目的。政治情勢的改變與地方自治的聲浪,讓領地性的社區得以爭取自身的權益與定位,甚至在選舉時扮演關鍵角色。

文化印象並非一蹴可及,作為文化的推手,似乎應避免揠苗助長的情況,一味地打造浪漫的懷舊景象,老聚落只會成為打著文化旗幟的圖騰,少了在地深耕的支持。有些事情是金錢買不到的,重要的還是當地居住者生活環境需求,懷舊只是都市人的鄉愁流行作祟罷了,一但口味變了,消費者是不是就不再登門送上呢?

山谷裡幽幽地響起了當地人說過一句話:「我愛這裡,是因為菁桐還沒有過度開發。

2001年冬
寫於淡水水碓仔學府路198巷
台陽俱樂部測繪手稿。  


台陽俱樂部測繪手稿。

台陽俱樂部測繪平面圖。

後記:其實心中思念的是—俱樂部外的山泉和螢火蟲、第一間客房內伴著蟲鳴與星空共眠的夜晚、還有末間裡面用馬賽克浴缸泡澡等的綜合感受。然而,近期2017年卻聽到此一市定古蹟的出售消息,不免感到一陣惋惜,所幸此事並未成真。不可思議的是,各地方政府對於文化資產的推廣運動仍舊經常地脫軌,顯然是對於維護通報與支援方式上並沒有產生效果,因而產生對真實治理環節上的失序事件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本文轉載自/《金門設計教學筆記》作者:陳書毅,田園城市出版
編輯/ Florence Kao

【延伸行程】

《金門設計教學筆記》新書發表會 3/22報名截止
https://xinforum.xinmedia.com/collection_infor_20.aspx?id=10108


【延伸閱讀】

>陳書毅-表裡合一 方能引人入勝
https://solomo.xinmedia.com/archi/18436-Leechen
>陳書毅談「建築教育」-《金門設計教學筆記》
https://solomo.xinmedia.com/archi/160859-Leechen
>島嶼札記—錦帶環抱的徽州聚落

https://solomo.xinmedia.com/archi/162527-Leechen
>島嶼札記—金門合院的新生命
https://solomo.xinmedia.com/archi/162531-Leechen


【團隊簡介】

里埕設計工坊 Leechen Studio
里埕設計是一個具有景觀建築與文化研究性質的設計團隊,設立2010年的金門珠山聚落內,我們出自對於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長期關注、對地方美質的認同,為求設計出符合島嶼生活且感動人心的環境設計而努力。

陳書毅
金門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
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碩士
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

李秀秀
里埕設計工坊負責人
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兼任講師
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
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型學部環境空間組學士

建築設計
.2017,我在二手書店立面改造

.2017,(+林嘉慧建築師)歐厝海濱公廁
.2014,金門「低碳金門厝及社區規劃」競圖入選:村衍舍
.2014,東珩蕭宅-太武山下的六口之家
.2013,(+水牛建築)金門縣政府工務處外牆節能與綠美化整建設計
.2011,里院:金門珠山35號傳統合院改建設計
.2011,福建省建築師公會主辦海峽建築新人獎第二屆獎盃及獎狀設計
.2010,(未執行)金門珠山村30號合院護龍修建設計
.2005,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空間改建設計
.2004,台北市建城120週年:古蹟紙模型、紙上遊戲設計

出版著作
.陳書毅,2019年1月,《金門設計教學筆記》,田園城市出版。

.陳書毅、李秀秀,2013年12月,《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:合院》,金門縣政府出版。
.江柏煒、陳書毅、吳松德,2012年3月,《金門城鄉風貌維護參考手冊之規劃設計篇》,金門縣政府出版。

聯絡方式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rik.chen.50